前后照应,升华主题
2009-07-10 15:50:48| 分类:
习作指导
| 标签:
|举报
|字号大中小 订阅
导仿点拨
在记事作文中,生动具体地记叙事件的过程固然很重要,但开头和结尾处的起因和结果也不容忽视。它们可以使文章前后照应,结构严谨;使读者了解事件的始末,理解中心。
文章的开头是一篇作文布局的第一关,能否写好开头,直接影响到一篇文章的成败。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才是好的开头呢?一般来说应言简意明,引人入胜,如同“凤头”,小而美。
“编筐编篓,全靠收口”,结尾是写作中的最后一环,结尾的好坏对文章有相当的影响,不能虎头蛇尾,而要精心设计,写成“豹尾”。
我们在行文时,或在开头直述原因,结尾交代结果;或先揭示结果,产生悬念,于结尾处话锋一转,再述原因;还可在开头或结尾通过寥寥几笔或含蓄或明了地揭示中心,升华主题,这往往会成为文章的点“睛”之笔。在文章结尾处呼应开头,首尾照应,是常用的一种收尾方法,这样可使文章浑然一体,达到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,唤起读者阅读心理的美感。
典范文原型
老师,我错了
贵 州肖 静
当你做了一件好事,你会勇敢地说:“这件事是我做的。”可是当你做了一件错事,你还会有这个勇气吗?说来惭愧,我就没有这个勇气。
星期三中午,不知是谁把我的凳子放在了桌子上。我不高兴地把凳子往地上一扔,可没想到凳子的腿竟断了。顿时,我的心猛地跳起来,心想:糟了,老师一定会批评我的,怎么办?还好,教室里没人,我急忙把倒下的凳子扶起来,把那断成两截的凳子腿合在一起,伪装好,又轻轻地把凳子放回到位子上,然后到操场上玩去了。
上课了,班主任老师走进教室。一个同学大声告诉老师,不知是谁把一只凳子的一条腿弄断了。老师问:“是谁弄断的?”同学们都说不是自己,我也摇摇头。老师说:“那一定是凳子自己摔坏的!这样吧,凳子是我们班摔坏的,我和你们都有责任,大家每人出一角钱,把凳子送到木工师傅家重新装一条腿,但我希望同学们都应做一个诚实的孩子。”听完老师的这番话,我强装镇定坐到了另外的位子上。然而整整一节课,我却什么也没听进去,只觉得耳朵里嗡嗡直响。
放学了,我匆匆背上书包,走出了教室,想一下子走得远远的。然而同学们互相议论的声音却直往我的耳朵里钻:谁不诚实,弄断了凳子的腿却要我们替他掏钱……我脸上火辣辣的,心里非常难受,便加快了脚步,朝家走去。
回到家,我一头倒在床上呜呜地哭起来。妈妈走到我身边。用手摸着我的头问:“病了吗?”我摇着头哭得更伤心了。妈妈关切地说:“有什么事说出来,妈妈和你一起解决。”我这才把在学校弄坏凳子的事向妈妈说了。妈妈严肃地问:“你向老师认错了吗?”我说:“我没这个勇气。”妈妈把我拉进怀里,给我讲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的故事,我听着听着,明白了许多。终于,我挣脱了妈妈的手,向老师家走去……
模仿秀
一次催我上进的谈话
“比大海广阔的是天空,比天空广阔的就是人的胸怀!”这是妈妈和我的一次谈话中对我说的一句话。我把它当作座右铭。
那是考试前几天,我最心爱的一支圆珠笔被班里一个男同学弄坏了,我伤心极了。那是一支多漂亮的笔呀!笔杆的上部是闪闪发光的银白色,下部是新鲜的翠绿色,谁看了谁喜欢。可如今却被弄得不能用了,我“呜呜”地哭了,非让那个同学赔不可。
放学后,我揉着红肿的眼睛回到家。妈妈一看我这副样子,忙问:“呀,小燕,谁欺负你了?”我一听这话更委屈了,便哭着向妈妈叙述事情的原因。可妈妈听了非但丝毫没有为我“报仇”的意思,反而绷起了脸。她把我拉到一边,替我擦去脸上的泪花说:“小燕呀,妈先考考你,什么比海洋广阔?”“这……”我被考住了。“孩子,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,而比天空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呀!”我低头不语。“你有广阔的胸怀吗?”我听了没有说话。“那个同学弄坏了你的笔,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?如果他是不小心弄坏的,你能怪他吗?做人就是要有广阔的胸怀,懂吗?”我望着妈妈,深深地点了下头。接着,妈妈又让爸爸替我修理好了笔。回到学校,我安慰那个同学说:“笔修好了,你别担心。”他抱歉地笑了,我们又重归于好了。
“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!”有了这样的胸怀,心情比天空更晴朗。
综合评语
《老师,我错了》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。文章开头简洁明了,运用了两种假设进行对比,一句“说来惭愧,我就没有这个勇气”反衬了题目的意思,引起下文,吸引读者读下去。结尾自然,一个省略号,意境深远,让人回味无穷。它代表了“我”要向老师承认错误的坚定信心。点明了中心,升华了主题,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。
《一次催我上进的谈话》开头点明中心,然后记叙了事情的起因、经过和谈话后事情的结果。“我们又重归于好了。”结尾升华主题,但遗憾的是本文有些就事论事,没有向更深的层次挖掘。
< p>
评论这张
转发至微博
转发至微博
评论